市中医院德职门诊:温馨提示!健康生活从“肠”计议

作者: 审核: 复核: 时间:2025-05-06 点击数:

夏日已经到来,气温随之升高,如果饮食习惯不科学,容易引发恶心呕吐、腹痛腹泻,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。为守护好同学们的身体健康,市中医院德职门诊特别策划本期肠道健康专题,帮助同学们建立系统的肠道防护意识,掌握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,从容应对季节转换期的健康挑战。

一、腹泻的常见诱因--不只是

“吃坏东西”

腹泻(每日排便≥3次且粪质稀薄)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高发症状,其诱因多样,需结合生活习惯和症状综合判断。

1.感染性腹泻

①病毒性感染:如诺如病毒(常见于学校聚集性传播)、轮状病毒等。诺如病毒高发季节是秋冬季,潜伏期短(12-72小时),通过粪-口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空气传播,症状以呕吐和腹泻为特征。 轮状病毒以婴幼儿为主

②细菌性感染:沙门氏菌(常见于未煮熟的肉类、蛋类)、副溶血性弧菌(多存于海产品)等,可导致发热、腹痛、黏液脓血便,严重时引发脱水或休克。

2.非感染性腹泻:主要因素为饮食不当或不良生活习惯引发

①刺激性饮食:空腹摄入冰饮、辛辣食物或“冰奶茶配火锅”等冷热交替饮食,或大量食用烧烤加冰镇啤酒,易刺激胃肠黏膜,引发急性胃肠炎。

②校外小吃摊+外卖风险:校外小吃摊卫生条件差、食材放置不当滋生细菌而变质,食用相关食材制作的食物后极易引发细菌性胃肠炎;而高油高盐的外卖为追求口味(如麻辣烫等),大部分含过量添加剂,长期食用会增加肝脏负担,甚至诱发脂肪肝等慢性问题,间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。

③生活习惯影响--熬夜与压力:长期熬夜打游戏或聊天会影响肝脏解毒功能,降低身体免疫力,再有饮食不当等相关刺激时易诱发胃肠道功能紊乱,从而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;长期学业压力大也会导致大学生身体出现肠易激综合征(IBS),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腹痛后腹泻。

④卫生习惯差:饭前便后未洗手、与其他人共用餐具或寝室密闭不通风等,会增加病菌传播风险。

二、预防腹泻的“黄金法则”

1.饮食卫生与选择

①避免高风险食物:避免生食海鲜及未煮熟的肉类,避免经常在校外卫生条件差的小吃摊购买食物,避免高频率饮用冷饮或冷热食物同吃等习惯,及时根据天气增减衣物。

②均衡饮食: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(如香蕉、苹果),适量补充益生菌(酸奶、发酵食品),增强肠道屏障。

2.生活习惯调整

①规律作息:避免熬夜(尤其是凌晨1-3点肝经排毒时段),每天至少保证7-8小时充足睡眠。

②适度运动:每日进行至少30分钟有氧运动(如慢跑、跳绳、打球等运动)可有效改善肠道蠕动功能,降低压力相关性腹泻风险。

3.校园与宿舍防护

①做好个人卫生: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(酒精类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),不与他人共用餐具饮食(包括情侣)。

②定期环境消毒:如教室或寝室内出现呕吐物,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,避免直接接触,定期清洁门把手、水龙头等高接触区域,定期开门窗通风。

三、腹泻的应对措施

1.自我护理三步走:

①补液防脱水:口服补液盐(ORS)或自制糖盐水(每升水加6茶匙糖+1茶匙盐),小口多次饮用。

②调整饮食:急性期禁食油腻、乳制品,恢复期选择米粥、面条等低渣食物,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。

③谨慎用药: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黄连素或抗生素,非感染性腹泻可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,配合益生菌调节菌群(相关药品可在德职门诊购买)。

2.出现以下情况

德职门诊就诊:

①腹泻持续超过3天,或伴高热、剧烈腹痛、头痛等;

②粪便带血、黏液或呈黑色;

③严重脱水症状(口干、尿少、头晕)或电解质紊乱症状(四肢无力、心悸等)。

腹泻虽是常见疾病,但发作起来多症状急促,对同学们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。在此,德职门诊全体医护提醒同学们:专注学业之余,勿忘胃肠健康。科学预防、及时应对,守护肠道健康,拥报美好生活!

Copyright© 2019 德州职业学院文明网 学院地址:德州市德城区大学东路689号